立夏日偶游狮子林(戊辰(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二十五岁))

四月斋前生众绿,旅人寂处步往复。
闻说此地有仙园,五松于今名最熟。
迭相宾主属谁家,城市嚣尘资徵逐。
当门大石卧清池,引入幽胜锦花簇。
始登缭绕之亭台,照眼清华水与木。
崔嵬陡起数石峰,峰峰高插云烟矗。
临流崅荦势欲倾,绕屋峥嵘面惊扑。
欲去复回蓄意奇,似明还暗写情独。
几辈裙屐迷岩行,仿佛蚁穿珠九曲。
任尔良时无意逢,鬓影衣香迎断续。
偶倚水槛品新茶,美味色香齐清卓。
不见当年倪云林,妙手丹青比顾陆。
飘鸾泊凤竞超腾,踞虎盘龙逞屈伏。
不独狮子似狮林,堆作云山在尺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夏日偶游狮子林(戊辰,清同治七年)》并非介绍文学作品,而是清代诗人黄宗羲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四月,当时作者二十五岁,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生活感悟的抒情之作。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诗文多反映了他对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1. 诗歌原文
    四月斋前生众绿,旅人寂处步往复。
    闻说此地有仙园,五松于今名最熟。

  2. 诗歌解析

  • 首句解读:“四月斋前生众绿,旅人寂处步往复”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四月时节,斋前的花草繁盛,旅人在寂静中漫步,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这里的“绿”不仅指花草,也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次句解读:“闻说此地有仙园,五松于今名最熟”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地方的向往。他听说这里有一个名叫“五松”的地方,据说那里的景色如仙境般美丽,而且这里的五棵松树现在被世人所熟知。
  • 主题探讨: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体验,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的意境深远,引人深思,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立夏日偶游狮子林》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观欣赏的七言律诗,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黄宗羲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