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泛西湖至冷泉亭、飞来峰,暮由孤山步归 其一 (丁卯(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二十四岁))

旅窗镇日坐,尝若长夏热。
忽闻云林游,使我心夷悦。
晨泛明圣湖,几辈同心结。
湖水镜平揩,湖光烟明灭。
荷芰十里香,鸳鸯时出没。
遥指韬光阿,晓云尽铺白。
随意系渔舟,着我谢公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泛西湖至冷泉亭、飞来峰,暮由孤山步归·其一》是许传霈的诗作。《夏泛西湖至冷泉亭、飞来峰,暮由孤山步归·其一》描绘了诗人在夏日傍晚时分乘舟游历西湖的情景。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情赞美,还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接下来将就这首诗展开具体分析:

  1. 作者许传霈的生平背景
  • 基本信息:许传霈是一位清代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经历鲜为人知。据现有资料显示,他可能生活在清朝同治年间,具体时间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此时他才二十四岁。
  • 诗歌风格:虽然具体的生平资料不多,但可以推测许传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流畅。
  1. 诗歌内容解读
  • 开篇描绘景色:诗中“旅窗镇日坐,尝若长夏热”,描述了诗人长时间坐在书房内的场景,暗示了他内心的厌倦与烦躁,同时也表达了夏日炎炎带来的不适感。
  • 转变心情描写:“忽闻云林游,使我心夷悦。”这一转变表明,当诗人听闻远处山林的消息时,心中顿时感到愉悦和平静,仿佛置身于一片静谧而幽美的天地之间。
  • 结尾抒发感慨:“晨泛明圣湖,几辈同心结。”这句诗意味着诗人早起泛舟于明圣湖,感受到了世代同堂、心意相通的温馨氛围。
  1. 文学鉴赏角度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使用“晨泛明圣湖”,“云林游”,“几辈同心结”等意象,构建了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意境。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反映了诗人追求的心灵寄托。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从烦躁到愉悦再到宁静的心路历程。这种情感的变化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共鸣感,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展示了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哲学思考。

《夏泛西湖至冷泉亭、飞来峰,暮由孤山步归·其一》不仅是一首描绘杭州西湖美景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爱以及内心的平和与喜悦。这首诗不仅值得一读,更值得细细品味,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自然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