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兄由奉贤来松江连床三日 其四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偶得箧中书,昔日所雠校。
纸色殊苍黄,字迹忆年少。
物兮且容易,人能不抚吊。
清白永家传,酸辛闻母教。
无乃饥渴驱,来朝催孤棹。
不住夜潮流,东门凝远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伯兄由奉贤来松江连床三日·其四》是清代诗人许传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与兄长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对于生活的感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许传霈: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生,上虞人。他的一生宦游于杭州等地,曾任职于东阳乡试考官,嗜篆刻、擅金石考据,诗名显著。他与汪苇塘、施衡甫等多位文人结诗社,相互唱和,一时成为文坛上的风流人物。
  1. 作品原文
    偶得箧中书,昔日所雠校。纸色殊苍黄,字迹忆年少。
    物兮且容易,人能不抚吊。清白永家传,酸辛闻母教。
    无乃饥渴驱,来朝催孤棹。不住夜潮流,东门凝远眺。

  2. 诗歌鉴赏

  • 情感深沉: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了复杂的情感。
  • 意境优美:诗句中的“纸色殊苍黄,字迹忆年少”描绘了书籍的沧桑与岁月流转,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
  • 哲理意味:“无乃饥渴驱,来朝催孤棹”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自然描写:“不住夜潮流,东门凝远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伯兄由奉贤来松江连床三日·其四》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回忆,同时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研究,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内涵和历史变迁的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