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箧中书,昔日所雠校。
纸色殊苍黄,字迹忆年少。
物兮且容易,人能不抚吊。
清白永家传,酸辛闻母教。
无乃饥渴驱,来朝催孤棹。
不住夜潮流,东门凝远眺。

【赏析】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偶得箧中书,昔日所雠校。纸色殊苍黄,字迹忆年少。物兮且容易,人能不抚吊。清白永家传,酸辛闻母教。无乃饥渴驱,来朝催孤棹。不住夜潮流,东门凝远眺。】

这首诗是作者于同治四年(1865年)在松江作的一首诗。全诗共八句,内容如下:

偶得箧中书,昔日所雠校。

纸色殊苍黄,字迹忆年少。

物兮且容易,人能不抚吊。

清白永家传,酸辛闻母教。

无乃饥渴驱,来朝催孤棹。

不住夜潮流,东门凝远眺。

注释:

偶得: 偶然得到。

箧: 竹箱。

雠校: 校对。

苍黄: 浅黄。

物兮: 东西。

易: 轻易。

抚吊: 哀悼。

清白: 清白,指廉洁。

家传: 家族传统。

酸辛: 辛酸。

无乃: 难道不是。

饥渴驱: 饥饿驱使。

催: 催促。

不住: 不停歇。

夜潮: 夜幕降临时江水上涨。

东门: 东面的门户。

远眺: 远望眺望。赏析:这首诗以“偶得”开头,表达了作者偶然得到书卷的惊喜之情。接着,作者回忆起自己年轻时曾经亲手整理、校订过这些书籍,那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还在目前。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曾经熟悉的东西却变得如此脆弱,随时都可能失去。这种物易人难的感觉让作者不禁感慨万分,同时也引发了他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怀念。

在诗的后半部分中,作者开始转向对家庭的思考。他感叹道:“清白永家传”,意指自己的清白名声将会永远传承给家族后代。这既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家族荣誉的维护。而“酸辛闻母教”则表达了自己对母亲辛劳教导的感激之情。母亲的教诲让他受益匪浅,也让他更加珍惜家庭中的亲情与温暖。

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思考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他认为生活中充满了各种诱惑与挑战,有时甚至会让人感到饥渴和迷茫。因此,他发出了“无乃饥渴驱,来朝催孤棹”的感慨,暗示自己可能正是因为生活的压力和诱惑才被迫离开了家乡。而“不住夜潮流,东门凝远眺”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夜幕降临后的江水不断涌动,而自己则站在东边的门户远望沉思,这种场景既反映了他的心境也在无形之中传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总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主题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