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苦离别,反喜新把袂。
入门各自言,悲欢集斯际。
鬓发未全颁,重裘尽凋敝。
沦落本无家,沧桑经此世。
当头风木悲,抔土逾五载。
中庭悬画图,潜然欲流涕。
伯兄由奉贤来松江连床三日 其二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谁不苦离别,反喜新把袂。
入门各自言,悲欢集斯际。
鬓发未全颁,重裘尽凋敝。
沦落本无家,沧桑经此世。
当头风木悲,抔土逾五载。
中庭悬画图,潜然欲流涕。
注释:
谁不苦离别?谁不因离别而感到痛苦呢?(反喜新把袂)反而高兴地整理着新的衣襟。
入门各自言;进门后各自说着什么话。(悲欢集斯际)悲伤与欢乐的聚会就在这样的时刻到来。
鬓发未全颁;鬓发还没有全都花白。(重裘尽凋敝)厚厚的皮毛衣服也全都磨损破烂了。
沦落本无家;自己沦落到了一个没有家的地步。(沧桑经此世)经历了如此沧桑的世事。
当头风木悲;头顶的风摇动树木发出悲哀的声音。(抔土逾五载)坟墓里的土地已经经过了超过五年的时间。
中庭悬画图;中庭悬挂着一幅画。(潜然欲流涕),默默地流泪。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诗,诗人在送别时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身世飘零,不由得潸然泪下。诗中的“我”,是作者自指,从他送别兄长的深情和依依惜别之情来看,应该是一位年青有为的人。
首联写兄弟二人久别重逢,却要分别,不禁感慨万分。“反喜新把袂”一句表现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之情。“把”字用得极为传神,写出了兄长刚来时的亲切与热情。
颔联两句描绘了兄弟二人相见的场景以及彼此的心情。进门之后,两人都开始诉说起离别后的所见所感。这里“各”字用得极为巧妙,既表明了兄弟二人的个性差异,又表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而“集斯际”则进一步揭示了兄弟二人见面的原因——都是为了离别。这两句不仅写出了他们相见的场景,更表达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受。
颈联两句则进一步描写了他们的外貌和内心。诗人通过“未全”和“尽凋敝”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头发、皮毛等外在特征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在离别后的生活状态。而“沦落本无家”一句则直接点明了他们的现状——生活困苦,无家可归。这句诗不仅表现出了他们内心的无奈与悲凉,更体现了他们对未来的担忧与忧虑。
尾联两句则是诗人在送别之时的真实感受。面对兄长即将离去的背影,诗人不禁想到了自己的身世飘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失落。而“风木悲”“抔土”“逾五载”等词语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这些词语不仅描绘了当时的情景,更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能够真实地表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它以送别为题材,通过对兄弟二人相见、相别的场景及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深刻。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当时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窗口,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