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鸟语绾行云,荡桨归来日未曛。
转过苏堤人不见,停舟又到岳王坟。
西湖棹歌 其六 (乙亥(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三十二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湖棹歌 其六》是一首七言绝句,出自清朝诗人许传霈之手。这首诗作于清光绪元年(乙亥年),即1875年。诗中描绘了西湖边的风景和游船归来的宁静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和对生活的态度。
诗歌开篇“花明鸟语绾行云”便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春日西湖图景。这里的“花明”形容花儿盛开,色彩鲜艳;“鸟语”则描绘了鸟儿在枝头欢唱的景象,营造出和谐而美好的氛围。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荡桨归来日未曛”展现了诗人乘船归来的情景。这里的“荡桨”意味着划船,“归来”表达了诗人一天的劳作结束,回到船上的那一刻。而“日未曛”则说明天色尚早,夕阳尚未完全落下。这个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意,也让读者能够想象出一种宁静而悠闲的氛围。
“转过苏堤人不见”,诗人通过“苏堤”这一具体地点,引出了整个湖面的景色。苏堤是杭州西湖著名的景点,位于西湖的南北岸之间,是游人散步的好去处。这里的“人不见”不仅是对苏堤周围游客稀少的写照,也暗示了诗人想要独享这份宁静的愿望。
“停舟又到岳王坟”,则点明了诗的主题和情感。岳王坟是岳飞墓所在地,与岳飞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诗人在这里停留,既是为了纪念这位历史名人,也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历史的共鸣。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和感人。
《西湖棹歌 其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个情感丰富的故事,通过简洁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