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淮时有旧婢夜哭岸上,诗以纪之(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生成乡里作夫妻,懊恼今朝不我携。
留得十年相忆泪,随波送去自淮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去淮时有旧婢夜哭岸上,诗以纪之》并非文学作品实际上,这是清代诗人许传霈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许传霈:许传霈(1844-1896),字子醴,号竹雨、慕园,是清代上虞人。他是一位正绶(1795-1861)的儿子,工于篆隶二体书,为世所珍。许传霈不仅在书法上有极高的造诣,还是一位至孝之人,其性格温和,深受人们的敬仰。他的生活和作品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2. 诗的内容解析:《去淮时有旧婢夜哭岸上,诗以纪之》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诗人回忆与妻子的夫妻情深,但妻子已经离世多年。诗人用“生成乡里作夫妻,懊恼今朝不我携”描述了妻子生前与他相伴的深情,然而妻子的离去让他感到无尽的遗憾与悲伤。“留得十年相忆泪,随波送去自淮西”则描绘了诗人因思念妻子而流下的泪水,如同随波而去的水一样,无法挽回。这首诗不仅是对妻子的悼念,也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过去岁月的留恋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3. 诗的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诗人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贴切的比喻,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此外,诗歌的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淮时有旧婢夜哭岸上,诗以纪之》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悼亡诗,更是诗人对生活、对爱情、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和探索。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审美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