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出闱夜游三山

七艺今朝满,三秋此夜分。
游人多异地,试客尽同群。
灯烂光欺月,歌高响遏云。
榕城好风景,随处挹清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出闱夜游三山》是清代章甫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作者中秋夜晚在三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介绍
  • 《中秋出闱夜游三山》是章甫于清朝乾隆五十一年创作的一首七言诗。
  • 章甫,字文明,号半崧,台湾县人,他是一位性情嗜古、天分甚高的诗人和教育家。
  • 此诗作展现了作者在中秋节夜晚独自外出游览,体验当地风情的情境。
  1. 诗句解析
  • 七艺今朝满:意味着当前的时代中,各种学识与才能已经相当丰富。
  • 三秋此夜分:暗示着秋天的这个夜晚,与往年不同,增添了几分特别的情感色彩。
  • 灯烂光欺月:描述了月光被灯光所掩盖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
  • 榕城好风景:指福州(今福州市)的美好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1. 作者生平
  • 章甫曾三次渡海赴试,皆不中,遂设教里中。
  • 重修府学文庙时曾捐银赞助,其后担任董事。
  • 章甫性嗜古,天分甚高,读书博采经子百家之菁华,究心诗学之源流正变。
  • 他的诗文俱工,著有《半崧集》六卷。
  1. 诗歌鉴赏
  • 诗中的“七艺今朝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学术繁荣,人们在学问上的追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三秋此夜分”可能暗含某种情感上的变迁或心境的转变,使得这个普通的夜晚变得与众不同。
  • 诗人通过对比“灯烂光欺月”和“歌高响遏云”,不仅描绘了节日夜晚的美景,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音乐和艺术的感受。
  • 最后两句“榕城好风景,随处挹清芬”则赞美了福州的自然之美和城市风貌,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1. 背景知识
  • 福州(今福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 宋代时期,福州的经济和文化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中秋出闱夜游三山》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在特定时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以及他们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