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晚兴

村居风景古,晚兴尚依依。
残照疏林合,微昏远岫围。
杖头逢叟话,牛背认童归。
薄暮谁家读,寻声且扣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村居晚兴》是清代章甫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归家途中的宁静与美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乡村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残照疏林合:夕阳的余晖洒在稀疏的树林中,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 微昏远岫围:远处的山峦被薄雾笼罩,如同被一层轻纱包围,显得朦胧而美丽。
  • 杖头逢叟话:行走间,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他交谈着家常事。
  • 牛背认童归:从牛背上望去,可以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回家的路上。
  • 薄暮谁家读:在薄暮时分,有谁会在读书声中归来。
  • 寻声且扣扉:寻找那声音的来源,然后轻轻敲门。
  1. 作者介绍
  • 章甫,字文明,号半崧,台湾县人。他生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曾在林爽文事变时招募义军,并在嘉庆年间三次渡海赴试,均未成功。晚年他致力于教育,重修府学文庙,并捐银赞助。章甫性格嗜古,天分极高,对诗文均有涉猎和创作,著有《半崧集》六卷。他的诗作以山水记游为主,兼及赠答酬酢等内容。
  1. 作品赏析
  • 《村居晚兴》通过简洁的文字,捕捉到了乡村傍晚时分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人情之温暖的深刻感受。诗中的“残照”、“疏林”等词语,不仅描绘了景色,更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生活的珍惜。

《村居晚兴》是一篇描写乡村傍晚景色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能,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