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 题桃花晓妆图

碧霞一抹早莺啼。
昨宵侬睡迟。
春寒帘底唤添衣。
鹦哥催侍儿。
红颊浅,翠鬟垂。
钿奁初罢时。
无聊行过竹边篱。
折花三两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桃源 题桃花晓妆图》是清代诗人梁鼎芬创作的一首古诗词。下面将对该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生平
  • 梁鼎芬(?—1918),字星海,广东番禺人。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为张之洞倚重。在张之洞推行新政时期,言学事唯鼎芬是任。累官署布政使。以劾袁世凯去官,卒后清室谥文忠。
  1. 诗句原文
    碧霞一抹早莺啼。昨宵侬睡迟。春寒帘底唤添衣。鹦哥催侍儿。红颊浅,翠鬟垂。钿奁初罢时。无聊行过竹边篱。折花三两枝。

  2. 诗意解析

  • 碧霞一抹早莺啼: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色,碧霞如画,莺鸟啼鸣,春意盎然。
  • 昨宵侬睡迟:反映了诗人昨晚未能入睡,或许是因为天气寒冷或心事沉重。
  • 春寒帘底唤添衣:展现了春天的寒冷,以及家中对诗人细心的照顾,提醒他增添衣物以免受寒。
  • 鹦哥催侍儿:描述了鹦鹉的叫声,可能是在催促侍女给诗人添加衣物。
  • 红颊浅,翠鬟垂:形容女子的容颜和发饰,增添了诗歌中的柔和美。
  • 钿奁初罢时:钿奁是指古代女子梳妆台上的镜子,初罢时表示刚刚整理好妆容。
  • 无聊行过竹边篱:诗人感到无聊,于是漫步至竹林旁。
  • 折花三两枝:诗人在竹林中欣赏风景,折了一些花带回。
  1. 文学价值
  • 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春天早晨的宁静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清末民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思想变革的时期。诗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既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况,也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醉桃源·题桃花晓妆图》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它展示了一个春天清晨的美丽景象,以及诗人对这个时刻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