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古渡

渡头枫叶正飘零,驿外空传旧有亭。
两岸云封千嶂白,五更霜落一灯青。
涛声入枕愁先觉,寒气侵人酒易醒。
莫向洞庭悲木叶,恐惊瑶瑟怨湘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舟古渡》是清代诗人梁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场景,通过描绘渡头枫叶飘零,驿外空传旧有亭等细节,勾勒出一个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秋日黄昏。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梁逸,字逸民,江南昆山人,其诗作风格清新脱俗,不随世俗。尽管他的诗作在当时并未广为人知,但叶文敏对其诗歌的序跋却为后世所知。
  2. 作品原文
    渡头枫叶正飘零,驿外空传旧有亭。
    两岸云封千嶂白,五更霜落一灯青。
    涛声入枕愁先觉,寒气侵人酒易醒。
    莫向洞庭悲木叶,恐惊瑶瑟怨湘灵。
  3. 诗意解析:《泊舟古渡》通过对渡头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深的秋意与萧瑟之情。诗中“渡头枫叶正飘零”一句,生动描绘了秋天江边枫叶飘落的景象,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印象。同时,“驿外空传旧有亭”则暗示了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流逝。诗中的“涛声入枕愁先觉,寒气侵人酒易醒”表达了诗人对于秋水的沉思和对寒冷天气的敏感反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最后两句“莫向洞庭悲木叶,恐惊瑶瑟怨湘灵”更是点出了诗人对于自然变化的敏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4. 文化背景:《泊船瓜洲》相传即为王安石所吟,此诗与西津古渡的历史紧密相连,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西津古渡依山临江,曾是文人雅士泊舟寄楫的所在,如今已转变为历史文化街区,展现了古街繁华的风貌。这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景,也使得现代的读者能够在欣赏古代诗词的基础上,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延续。
  5.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平实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情感的细腻捕捉。《泊舟古渡》作为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其严谨的结构、和谐的韵律以及丰富的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秋日画卷,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能够听到江水潺潺的声音,感受到秋风习习的凉意,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泊舟古渡》不仅是一首表现季节转换和自然景观的诗篇,也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够提升文学素养,还能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