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浮图

浮图撑碧落,登眺绝人群。
半壁收沧海,千山无片云。
川原天外尽,城郭树中分。
归云频回首,林端挂夕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浮图》是清代文学家曹大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述了作者登高望远、俯瞰众生的壮丽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登浮图》:

  1. 作者简介
  • 曹大荣(1760-1801),字蓉三,初字步云,晚字蓼子,江阴城南人。曹大荣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颇受赞誉,其作品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 《登浮图》作为曹大荣的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其诗歌创作的才华,也展示了他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1. 诗歌原文
    浮图撑碧落,登眺绝人群。
    半壁收沧海,千山无片云。
    川原天外尽,城郭树中分。
    归云频回首,林端挂夕曛。

  2. 诗歌赏析

  • 登高望远:诗人通过“浮图”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登高望远的心情。这里的浮图可能指的是古代建筑中的塔,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山峰,寓意着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深思。
  • 自然景观描绘:诗歌中“半壁收沧海,千山无片云”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大气磅礴的画面。这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传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受。
  1. 诗歌主题与思想
  • 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生活哲思:诗人在诗中写道“浮图”支撑着天地间的苍茫,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使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形象生动:曹大荣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中。每一句都充满了画面感,让人仿佛能够看到那碧空如洗的天空、巍峨耸立的浮图以及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
  • 语言优美:曹大荣的语言风格清新脱俗,既有豪放派的气势磅礴,也有婉约派的柔情似水。他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登浮图》不仅是曹大荣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后世读者研究和欣赏的重要对象。对于喜爱诗歌的朋友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