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砧声

霜信到边城。
入梦龙沙万里程。
秦女卷衣何限恨,凄清。
历历君听空外声。
风急乱残更。
乍密还疏似有情。
想见红闺纤手怯,亭亭。
静倚朱栏待月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贞吉的《南乡子·砧声》是一首描绘边城秋夜凄凉景象,表达思妇孤寂心情的词作。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边塞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下面对这首词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曹贞吉(1634—1698),字升阶,又字升六,号实庵,安丘人,清康熙三年进士,曾官礼部郎中,因疾辞湖广学政归里。他的词多表现了对家国的忧虑与个人身世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 这首《南乡子·砧声》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词中“霜信到边城”等句推测,应是在他戍边的边塞期间所作,反映了作者在异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1. 词作原文
  • 入梦龙沙万里程。秦女卷衣何限恨,凄清。历历君听空外声。
  • 风急乱残更。乍密还疏似有情。想见红闺纤手怯,亭亭。静倚朱栏待月明。
  1. 词作鉴赏
  • 《南乡子·砧声》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传达了边塞士兵的孤独与辛酸,以及他们对于家的深切思念。词中的“霜信”暗示了秋天的到来,而边城的冷清与孤寂则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 “风急乱残更”不仅描绘了夜晚风的急促和混乱,也隐喻了士兵们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忽密还疏似有情”,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期盼,情感复杂且深刻。
  • “红闺纤手怯”,则是对戍边战士妻子形象的生动刻画,通过她的柔弱和担忧,加深了全词的悲剧色彩。最后一句“静倚朱栏待月明”更是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深远的场景,使整首词的意境得到了升华。

曹贞吉的《南乡子·砧声》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边塞图景,更通过深刻的情感表达,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这首词不仅是曹贞吉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