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锦堂 述怀

万事如云,一腔如雪,幸有诗卷长留。
看尽溪山佳境,更上南楼。
天外晚风衔落日,柳边秋水浴闲鸥。
闲携杖,偶到欢场,漫檀板歌喉。
焉求。
书满架。
饥难疗,商量舌在奚忧。
且束愁肠高阁,采菊丹邱。
朗吟曾与吾侪共,诙谐不让少年游。
休言老,行乐及时何待,斗酒扁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昼锦堂述怀是清朝文学家方守敦所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节之际,面对人事的萧条,对诗歌和自然的深深眷恋。诗中描述了诗人在秋风中把卷沉思,感叹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以及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永恒价值的坚守。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方守敦(1680年-1749年),清代著名文学家,擅长诗歌创作。他的诗词作品以抒情见长,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描绘内心情感,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 写作背景:该诗作于清初的秋日,正值中秋节,诗人通过描写中秋夜的凉桂露、远道传来的丝桐声等自然景象,抒发了对人生百态和历史变迁的思考。
  1. 诗歌原文与注释
  • 原文:“萧条人事腐怀空,把卷低徊兴孰雄。节近中秋凉桂露,诗来远道响丝桐。”
  • 注释:“节近中秋”表明时节正值中秋,“凉桂露”与“远道响丝桐”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遥远的氛围。
  1.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描述中秋夜晚的自然景致,引发对人生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诗歌在结构上也显得层次分明,从个人的孤独感逐渐过渡到对自然美的欣赏,再到最后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昼锦堂述怀》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古代文人情怀和生活哲学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欣赏,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