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庵夜眺

日中常掩室,向晚步门前。
高树先邀月,孤灯远照天。
鸟来林下宿,花倚露中眠。
更出疏篱望,千峰没玉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莲庵夜眺》是清代诗人曹兼所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吸引了众多读者。

诗歌的开篇“日中常掩室,向晚步门前”,描绘了一个人在日中常掩室的情景,而向晚则走出家门,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时间的流转,也体现了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和内心世界。接着,“高树先邀月,孤灯远照天”这两句,通过使用“高树先邀月”和“孤灯远照天”等意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夜晚氛围。这种用词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景物的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鸟来林下宿,花倚露中眠”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鸟儿在林下安家,花朵在露水中休息,这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也暗示了人的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

“更出疏篱望,千峰没玉泉”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走出家门,站在疏篱之前,眺望远方的山峰,那种对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溢于言表。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追求和理想,即追求一种超脱物欲、心无旁骛的生活状态。

《莲庵夜眺》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哲学的思考。它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喜欢深入探索诗歌背后深层含义的读者来说,《莲庵夜眺》无疑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