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常掩室,向晚步门前。
高树先邀月,孤灯远照天。
鸟来林下宿,花倚露中眠。
更出疏篱望,千峰没玉泉。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日中常掩室,向晚步门前。
  • 解释: 中午时分,我常常关上房门,等到傍晚时才走出家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白昼忙于室内的工作或思考,而在夜晚则更倾向于外出散步、观察自然。
  • 注释: “常掩室”指日常闭门不出;“向晚步门前”说明是在傍晚时分,诗人才会离开住所。
  • 赏析: 此句透露出一种宁静而内向的生活方式,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独享和对日常生活节奏的把握。
  1. 高树先邀月,孤灯远照天。
  • 解释: 高高的树木似乎在邀请月亮的到来,而远处的灯光则照亮了天空。
  • 注释: “高树”象征着高大挺拔的树木;“邀月”描绘了月光被树木遮挡后的景象,暗合了古诗中的“树影”。
  • 赏析: 通过这一景象,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以及在静谧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1. 鸟来林下宿,花倚露中眠。
  • 解释: 鸟儿在树林下方筑巢休息,花朵则依偎在露水之中。
  • 注释: “林下”指的是树林深处;“倚露中眠”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在露水中的倒影。
  • 赏析: 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物行为的描述,也隐喻了人的生活态度,即顺应自然规律,享受简单而平和的生活。
  1. 更出疏篱望,千峰没玉泉。
  • 解释: 在更加开阔的地方眺望远方,只见群山环抱,云雾缭绕,仿佛山峰都隐去了一般。
  • 注释: “更出疏篱望”表示诗人走出了较为狭窄的空间;“千峰没玉泉”则形容山峰之多,几乎与泉水相融,形成了一幅如梦似幻的画面。
  • 赏析: 此句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诗人似乎通过这种观察超越了世俗的烦恼,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也是一份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