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平芜离恨天,那堪如醉亦如颠。
飘来陌路浑无赖,离却枝头总可怜。
故苑斜阳空有梦,长亭细雨欲成烟。
疏狂也逐飞花阵,同是伤心又一年。

【注释】

吴陵试院:指唐代诗人韩愈、柳宗元等在吴地(今苏州一带)主持的科举考试。见杨花:看到飘飞的杨花,触动思乡之情。

平芜:平坦的田野。

如醉如颠:形容心情极度悲伤。

那堪:哪里能够承受。

陌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异乡,也指被贬官的地方。

枝头:比喻故乡。

故苑斜阳空有梦:意思是说,在故乡的时候,夕阳西下,自己还幻想着能再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可是现在只能在异乡遥望,只能对着斜阳发呆。“斜”指夕阳,“空”是徒然的意思。

长亭细雨欲成烟:意思是说,站在长长的长亭中,细雨纷纷,好像烟雾一般,看不见前方的道路。“细雨”指小雨,“成烟”是模糊的意思。

疏狂:放纵不羁。

也逐飞花阵:也像飘落的花一样,随风飞舞。

同是伤心又一年:意思是说,不管我身在何处,我都和这飘飞的杨花一样,心中充满了忧伤。

【赏析】

这首诗是韩诗中比较有名的作品之一,写于作者任潮阳(今广东潮州)刺史时。韩愈自少年时就以才名天下,一生志气非凡,曾两次出任宰相,但屡遭贬谪,晚年尤其孤独寂寞。本篇所抒之悲,既是对现实不满而发,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奈感慨。

首句“渺渺平芜离恨天”,写诗人眺望远方,只见平原上一片茫茫的杨花,无边无际,令人愁肠百结,离恨无穷。次句“那堪如醉亦如颠”,用两个“如”字来强调诗人内心的极度悲哀和混乱,仿佛自己已陷入一种迷离恍惚的状态之中。

第三句“飘来陌路浑无赖”,写飘零的杨花不知飘向何处,漫无目的,就像那些被贬谪到他乡的人一样,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方向,毫无希望可言。

第四句“离却枝头总可怜”,进一步描写了杨花的悲惨遭遇,它们离开了自己的生长之地,飘荡在异地他乡,让人感到无比的凄凉和哀伤。

第五句“故苑斜阳空有梦”,“故苑”指的是家乡,这里暗指韩愈的故乡长安。诗人想象自己当年曾在长安城下的长亭里,看着夕阳渐渐落下,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但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只剩下空荡荡的回忆了。

第六句“长亭细雨欲成烟”,继续描绘了诗人所见的一幅凄凉景象。细雨绵绵,似乎要将天地万物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

最后一句“疏狂也逐飞花阵”,则是诗人的自我解嘲之语。尽管自己已经身处异地,但仍无法摆脱那种放纵不羁的性格,就像那飘舞的杨花一样,随风而起,无所拘束。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杨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又展现了他在异乡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既反映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遭遇,又表达了他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