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须长太息,男儿志、原自在天涯。
算楚尾吴头,未为作客,淮南江北,不当辞家。
还记取、兼天排远浪,扑岸涌寒沙。
铁瓮城边,化为蝴蝶,隋堤柳畔,撇却桑麻。
一江春水涨,君又去,宛似天上浮槎。
切莫随风相忆,对月兴嗟。
料燕羽翩翩,渐过春社。
莺啼呖呖,也啄飞花。
只怕暮云多处,几阵归鸦。
风流子 和天篆留别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流子 和天篆留别韵》是清代诗人曹亮武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歌。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与独特见解。
在《风流子》中,曹亮武以“底须长太息,男儿志,原自在天涯。”为开头,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与坚持,认为男儿的志向本应自由自在地行走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高度认同,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旅途中孤独与自由并存的理解。
诗中的下一句“算楚尾吴头,未为作客,淮南江北,不当辞家。”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人生观。在他看来,无论是身处繁华之都还是偏远之地,只要心无旁骛,都能成为自在之人,无需因环境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与志向。这不仅是诗人对人生境遇的一种超脱理解,更是他对于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独到见解。
《风流子》中的“还记取、兼天排远浪,扑岸涌寒沙”等句,生动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象,这些景象仿佛是诗人内心的写照,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中的坚韧与毅力的追求。这种将个体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邃,意象更加丰富。
《风流子 和天篆留别韵》作为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独到理解,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他对坚韧不拔、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的执着追求。这首诗歌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