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江与韬庵丈话别

拿舟送我马江濆,共倚危潮话夜分。
山鬼岂能忘世事,海鸥终苦狎人群。
鬓丝愁里都疑改,歌管城中未忍闻。
八表同昏平路阻,伤心正不在停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江与韬庵丈话别》是一首描绘了送别场景的古诗,由近现代诗人张元奇所作。诗中描述了在马江濆边共倚危潮话夜分的情景,以及山鬼和海鸥的命运和情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
    拿舟送我马江濆,共倚危潮话夜分。
    山鬼岂能忘世事,海鸥终苦狎人群。
    鬓丝愁里都疑改,歌管城中未忍闻。
    八表同昏平路阻,伤心正不在停云。

  2. 诗歌赏析

  • 情景交融:《马江与韬庵丈话别》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通过对马江濆、山鬼、海鸥等元素的描绘,传达了别离时的愁绪和感慨。
  • 意象生动:诗中的“拿舟”和“倚危潮”等意象,形象地展现了送别时的场景,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略带哀愁的夜晚。
  • 语言质朴: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不失韵味,通过朴素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体现了古诗的美学特点。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中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 作者经历:张元奇作为近现代诗人,他的创作往往带有个人的历史印记和时代特色,这首《马江与韬庵丈话别》也体现了这一点。
  1. 文化意义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 文化价值:作为古代文学的遗产,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1. 艺术特色
  • 音律和谐:诗的音律搭配得当,读来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 意境深远: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出完整的意境。
  1. 鉴赏建议
  • 在欣赏这首诗时,建议读者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思考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 可以尝试多读一些类似的古诗作品,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马江与韬庵丈话别》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段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精神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