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秋闲昼。
正小亭漠漠,轻阴犹逗。
未到黄昏,人凭阑干,青翠冷粘吟袖。
秋心惯向斜阳卷,怎不与、斜阳同瘦。
隔疏帘、误认婵娟,漫约茗窗话旧。
正是愁来时候。
怅屏风遮断,问愁知否。
写韵题笺,墨点参差,难寄相思一斗。
芙蓉未放梧桐老,只凤尾、霜前雁后。
夜凉不雨也飕飕,孤梦甚时才就。
疏影 芭蕉
介绍
纳兰性德的《疏影·芭蕉》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哀愁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物喻人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疏影·芭蕉》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纳兰性德是清朝初期的文人,以其精湛的文采和深沉的情感著称,被后人誉为“清词之冠”。他的词作多以婉约见长,擅长运用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这首《疏影·芭蕉》便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原文:《疏影·芭蕉》全篇如下: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
上片主要描绘了芭蕉的形象,通过对芭蕉翠绿的影子、轻盈的姿态以及其环绕着屋檐的描写,展现了芭蕉的美丽与生机。下片则转入抒情,借助雨打芭蕉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因秋而寂寞、因离而感伤的内心世界。创作背景:纳兰性德在这首词中融入了自己对逝去亲人或友人的深切怀念。由于纳兰性德与某些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康熙帝的四子胤禛,这可能使得他在创作时更加关注历史人物的情感体验。此外,作为宫廷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在表达个人情感时,往往需要考虑到宫廷文化和贵族身份的影响。
名家点评:这首词在历史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许多学者和评论家认为,纳兰性德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芭蕉这一自然界的景象,并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逝去亲友的哀悼。这种通过物喻人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学特色。
作品赏析鉴赏:《疏影·芭蕉》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了高超的技巧,同时也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深刻的层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义,纳兰性德成功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使得这首词成为咏物诗中的佳作。
《疏影·芭蕉》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一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文学作品。它展示了纳兰性德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他精湛的艺术造诣,是研究清代文学特别是宫廷文学的重要文献。对于读者而言,这首词不仅能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才情与智慧,也能从中体会到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