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秋闲昼。
正小亭漠漠,轻阴犹逗。
未到黄昏,人凭阑干,青翠冷粘吟袖。
秋心惯向斜阳卷,怎不与、斜阳同瘦。
隔疏帘、误认婵娟,漫约茗窗话旧。
正是愁来时候。
怅屏风遮断,问愁知否。
写韵题笺,墨点参差,难寄相思一斗。
芙蓉未放梧桐老,只凤尾、霜前雁后。
夜凉不雨也飕飕,孤梦甚时才就。

【注释】

疏影:指芭蕉叶上的露珠。芭蕉:一种植物,叶子长而狭,有细长的绒毛。虫:蟋蟀。秋:秋天。闲昼:悠闲的白天。漠漠:模糊不清,形容阴云密布。轻阴:淡淡的阴天。逗:拖延。阑干:栏杆。青翠冷粘:青绿色的露水沾在衣袖上。斜阳:夕阳。同瘦:一同消瘦。婵娟:美女,这里指月亮。漫约:随意邀约。茗窗:茶室中的窗子,泛指清幽之处。愁来时候:忧愁的时候。屏风:屏风是古代室内用来遮挡视线或隔断空间的物品。遮断:挡住。问愁知否:询问自己的愁绪。凤尾:凤凰尾翎,这里指鸟。霜前雁后:寒露降临之前和初雪降临之后,即早霜时节。芙蓉未放梧桐老,只凤尾、霜前雁后:芙蓉花还未开,梧桐树已经枯了,只有凤凰的尾巴、霜前的雁阵还在飞过。孤梦甚时才就:孤单地梦见什么的时候才能实现。就:实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词。上阕写景为主,下阕为辅,全词通过写景物抒发作者的悲秋情怀。

“疏影”两句,写芭蕉叶上的露珠,点出时间是在秋天的中午,天气阴沉,雨意渐浓,暗示着秋天到来的消息,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人凭阑干”,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青翠冷粘吟袖”,用拟人的手法,将芭蕉叶上的露珠比喻成冷冰冰的美人,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秋心惯向斜阳卷”,写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心情。“怎不与斜阳同瘦”,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的感慨之情。

“隔疏帘”两句,写词人在茶室中独自品茗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正是愁来时候”,直接点明了本词的主题——愁绪萦绕。“怅屏风遮断”,写屏风遮住了视线,也遮住了心事。“问愁知否”,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愁绪的追问。

“写韵题笺”三句,描写词人思念情人的场景。“墨点参差”,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墨迹的形状和颜色,表达了词人对情人的思念之情。“难寄相思一斗”,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情人的思念之深,难以寄托。

“芙蓉未放”两句,以物象比喻人事,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只凤尾、霜前雁后”,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期待,希望在爱情到来之前,自己能够像凤凰的尾巴一样坚韧不拔,像霜前的雁阵一样等待爱情的到来。

整首词以抒情为主,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绪和对爱情的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