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重庆寄弟

画船东下雨初晴,日暖风恬客棹轻。
大佛寺前看月色,黄萝帐外听琴声。
邮亭又送行旌发,驿馆重经候吏迎。
迢递千峰随路转,夕阳回首望渝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重庆寄弟》是清代诗人张鹏翮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张鹏翮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从创作背景来看,《过重庆寄弟》是张鹏翮在康熙年间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清朝鼎盛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张鹏翮作为进士出身的官员,其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关怀以及对人民的同情。因此,《过重庆寄弟》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更是一份承载着时代印记的历史文献。

从内容上分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和个人感受。例如,“画船东下雨初晴,日暖风恬客棹轻”这两句,不仅描写了雨后初晴的美丽画面,还通过“日暖风恬客棹轻”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艺术的魅力。

从艺术风格来看,张鹏翮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用词造句,使诗歌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不失为一种美的享受。他的诗歌中常常融入自然景观的描述,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这种风格在当时的文人中颇为独特。

从历史价值来看,《过重庆寄弟》不仅是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文本,也是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及其与时代的互动关系。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重要视角。

《过重庆寄弟》作为清代诗人张鹏翮的代表作品,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较高的成就,更在内容上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不仅能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