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船东下雨初晴,日暖风恬客棹轻。
大佛寺前看月色,黄萝帐外听琴声。
邮亭又送行旌发,驿馆重经候吏迎。
迢递千峰随路转,夕阳回首望渝城。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把握,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结构等内容,每个重点部分分别属于不同的考核方向,在理解每一个重点的基础上,将答案分步组合在一起即可。此题综合性比较强,但只要抓住其中的重点,就很容易找到答案。首先分析第一联“画船东下雨初晴,日暖风恬客棹轻。”,诗人在船上,天气转好,雨过天晴,阳光明媚、风平浪静,景色优美,心情舒畅惬意。“大佛寺前看月色,黄萝帐外听琴声。”诗人在寺庙前面欣赏着美丽的月色,在帐篷外面听着悠扬的琴声。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的愉悦心情;第二联“邮亭又送行旌发,驿馆重经候吏迎。”诗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重庆,驿站又送来了出行的旗帜,驿站里迎接他的官吏又来问候;第三联“迢递千峰随路转,夕阳回首望渝城。”远山连绵不断,随着道路的曲折蜿蜒前行,傍晚时分,诗人回望着重庆城,心中满是感慨。
【答案】
(1)画船:游船。
(2)东雨:早晨。
(3)霁:天放晴了。
(4)初晴:刚刚晴朗。
(5)日暖:阳光温暖。
(6)风恬:风平浪静。
(7)客棹:舟中人。
(8)大佛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南面缙云山上的大佛寺。
(9)黄萝帐:黄色的藤萝做的帐。
(10)黄萝:藤萝。
(11)琴声:指弹琴的声音。
(12)驿馆:古代供官员休息、住宿的处所。
(13)迢递:形容山高。
(14)夕:傍晚。
(15)渝城:即重庆。
赏析:
这是一首记叙诗人游览重庆名胜大佛寺后,离开重庆返回故乡途中所见所感而写成的七言律诗。
第一联写游山玩水之乐。首句“画船”,点明地点,表明是在游山玩水,且是在“东下雨初晴”的时候。次句“日暖风恬”,点明时间。三、四句写登临观赏。“大佛寺”,是诗人游历重庆时所到之处。他登上大佛寺,看到寺院前是“月色”,听到“琴声”。月色之美,琴声之妙,使诗人流连忘返。这两句是写诗人游览名胜古迹时的愉悦心情。
第二联写诗人离开重庆返回故乡途中所见所感。“邮亭”,是古代传递文书的亭台,这里指诗人所乘之船经过的地方;“驿馆”,是古代传递文书、供来往官员住宿之所,这里指诗人所住的驿馆。诗人乘舟继续前行,又遇到“行旌发”,说明已经离开重庆了。“候吏”,即接待官吏,这里指驿馆里的官员。诗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重庆,驿站又送来了出行的旗帜,驿站里迎接他的官吏又来问候。这一句是写诗人离开重庆返回故乡途中所见所感。
第三联写诗人离开重庆返回故乡途中所见所感。“迢递”,是形容山高,这里指山路曲折遥远;“千峰”,指群山。诗人沿山路而行,看到群山连绵不断,随着道路的曲折蜿蜒前行。第四联写诗人离开重庆返回故乡途中所见所感。“夕阳”,指落日,这里指傍晚时分。诗人站在高处,回望着重庆城,心中满是感慨。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风光图。诗人从游山玩水开始,到离开重庆返回故乡结束,一路所见所感,都与山水风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