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依远岫,倦鸟已还林。
漏数寒更尽,潭澄印月深。
偶然清意味,即是息机心。
寂寂衡门下,永怀观古今。
落霞
【注释】:落,坠落;霞,晚霞。远岫,远处的山。倦鸟已还林,疲倦的鸟儿已经飞回树林休息。漏数寒更尽,夜深了,漏壶中的水快要滴干了,寒夜更深了。潭澄印月深,清潭中倒映着明亮的月亮。偶然清意味,偶尔有清风的意趣。即是息机心,也就是消除杂念的心。寂寂衡门下,寂静的院子里,我常常怀念古代的人和事。
译文:
晚霞在遥远的山峰上缓缓落下,疲惫的鸟儿也回到了树林中安息。深夜了,漏壶中的水快要滴完了,寒冷的夜晚也更加漫长了。清潭映照着明亮的月亮,偶尔有清风拂过,让人感觉清爽而宁静。偶尔也有清风带来的意趣,那就是放下杂念、静心思考的时候。寂静的庭院里,我常常回忆起古代的人们和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晚霞图。“落霞依远岫”一句,点明时间是在傍晚。“倦鸟已还林”一句,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景象。鸟儿归隐树林,暗示着一天的工作即将结束。
第三句“漏数寒更尽”,则进一步描绘出夜晚的到来。“漏数寒更尽”,指的是漏壶中的水量已经所剩无几,暗示着夜深人静。“寒更尽”三字,不仅表现了时间的紧迫,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
第四句“潭澄印月深”则是对前三句景象的深化。清潭映照着明月,仿佛是明月也被潭水所吞噬。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第五句“偶然清意味”,则是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感悟。在这里,“清味”并非指味道上的清爽,而是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这一句表明,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找心灵的寄托。
最后两句“即是息机心,寂寂衡门下”,则是对全诗主题的总结。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人生的思考。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像清潭一样深邃宁静,最终达到“息机心”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追求,即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无尽的想象和深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