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遂平生愿,还乡第一程。
云从翔鹤白,月向静坛明。
夜入思亲梦,朝悬望阙情。
独怜衰日暮,尚未脱簪缨。
抵巫山
介绍
张鹏翮的《抵巫山》是清代诗人,字运青、号宇宽,系遂宁县人。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故乡和家乡的深深眷恋,也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诗中“始遂平生愿,还乡第一程”、“夜入思亲梦,朝悬望阙情”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归家途中的美好愿景。
张鹏翮的生平经历和作品风格为了解《抵巫山》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信息。张鹏翮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的政治生涯颇为显赫,曾担任过翰林院庶吉士、进士等职。他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抵巫山》作为他的作品之一,无疑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政治理想。
《抵巫山》所体现的主题和情感深度值得深入探讨。诗中的“云从翔鹤白,月向静坛明”、“夜入思亲梦,朝悬望阙情”等句子,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色彩。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极为常见。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抵巫山》在清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同样不容忽视。它不仅是张鹏翮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清代诗歌创作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该诗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清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和社会背景,进一步丰富了对清代诗歌发展的认识。
通过研究《抵巫山》,还可以深入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在封建社会中,文人不仅要应对繁重的政务,还要面对社会的种种压力。他们的作品中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理想憧憬,这些情感在《抵巫山》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抵巫山》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作为清朝文人的代表作品,它在后世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
张鹏翮的《抵巫山》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份反映清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文献。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能对中国文学史和文化传承有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