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渡江

如意銮坡出,恩辉驿路归。
白乌迎棹去,南雁向人飞。
江水家乡近,晴云昼漏稀。
应怜春梦入,明月点朝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仪征渡江》是清代诗人张鹏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融入到自然景象和历史场景之中。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及特点:

  1. 作者简介: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四川遂宁人,康熙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后累擢河道总督,治理黄河等重要水利工程。他的一生不仅专注于国家大事,也不忘文学修为,其诗文成就斐然,被后世广为传颂。
  2. 诗歌内容:诗中“如意銮坡出,恩辉驿路归”描述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景象,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豪。接着,“白乌迎棹去,南雁向人飞”则描绘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白乌和南雁似乎在向诗人招手,传达着一种离别与重逢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江水家乡近,晴云昼漏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怀。
  3. 艺术特色:《仪征渡江》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张鹏翮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运用了许多传统意象,如鸾鸟、燕子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

《仪征渡江》不仅是张鹏翮个人的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蕴含了深刻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