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桥(己酉)

林壑簇天半,鸟路青蒙蒙。
冒雨望绝顶,开翼愁飞鸿。
一峰入云去,灵怪安可穷。
缘梯追俊鹄,岈然如出笼。
不惊奇险失,忽讶桃源通。
山桥隔浓柳,雁齿参差红。
人牛卧大石,高树为之宫。
桑麻乐世外,鸡犬鸣空中。
烟霞随地足,胡为随转篷。
以骨誓青山,不隐非英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河桥(己酉)》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河桥(己酉)》以其深邃的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历史意义,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璀璨的一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作品:

  1. 作品原文:林壑簇天半,鸟路青濛濛。冒雨望绝顶,开翼愁飞鸿。一峰入云去,灵怪安可穷。缘梯追俊鹄,岈然如出笼。不惊奇险失,忽讶桃源通。

  2.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康熙二十四年(己酉),当时作者张问陶正在四川资县银山镇任知县。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巡视过程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及人文景观,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3. 内容分析

  • 山水景色:诗中的“林壑簇天半”描述了群山环绕的景象,给人以深远和宁静的感受;“鸟路青濛濛”则通过描述鸟儿飞翔的道路,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 人物情感:诗人冒雨登高,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而面对山峰时,他感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似乎已经与世隔绝,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如“林壑”、“鸟路”、“高峰”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理解。
  • 语言风格:整首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尤其是对仗工整的句子,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画面感。
  1. 历史影响
  • 文化价值:《河桥(己酉)》不仅是文学艺术作品,也是研究清代社会文化、地理环境变迁的重要文献。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 教育意义:该诗作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可以启发读者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独立。

可以看出《河桥(己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歌,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河桥(己酉)》无疑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品味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