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壑簇天半,鸟路青蒙蒙。
冒雨望绝顶,开翼愁飞鸿。
一峰入云去,灵怪安可穷。
缘梯追俊鹄,岈然如出笼。
不惊奇险失,忽讶桃源通。
山桥隔浓柳,雁齿参差红。
人牛卧大石,高树为之宫。
桑麻乐世外,鸡犬鸣空中。
烟霞随地足,胡为随转篷。
以骨誓青山,不隐非英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河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第1-2节:

  • 林壑簇天半,鸟路青蒙蒙。
  • 冒雨望绝顶,开翼愁飞鸿。

第3-4节:

  • 一峰入云去,灵怪安可穷。
  • 缘梯追俊鹄,岈然如出笼。

第5-7节:

  • 不惊奇险失,忽讶桃源通。
  • 山桥隔浓柳,雁齿参差红。
  • 人牛卧大石,高树为之宫。

第8-10节:

  • 桑麻乐世外,鸡犬鸣空中。
  • 烟霞随地足,胡为随转篷。

第11-12节:

  • 以骨誓青山,不隐非英雄。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的景色和人情融于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

首两句“林壑簇天半,鸟路青蒙蒙”描绘了山林的茂密与道路的幽深,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第三句“冒雨望绝顶,开翼愁飞鸿”则通过诗人冒雨望山顶的情景,以及飞鸿的翅膀展开,表现出一种渴望自由、向往高处的情感。

接下来的诗句“一峰入云去,灵怪安可穷”则进一步展现了山峰的高远和神秘,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接着“缘梯追俊鹄,岈然如出笼”,则通过追逐俊鹤的动作,以及“岈然如出笼”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和自由。

最后两句“不惊奇险失,忽讶桃源通”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表明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生的美好和希望。整首诗通过对山水、鸟兽、树木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