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汇众壑,溪涧吞江淮。
怒涛奔西南,绕足争喧豗。
喷沫漱奇石,宛然艳滪堆。
山腰俯危栈,白日腾风雷。
仿佛瞿塘游,孤舟落大洄。
年时饱艰险,蛟螭狼与豺。
片帆峡底出,一骑云中来。
所遇无坦途,那得心颜开。
【注释】:
己酉:指乾隆四十年(1775)。
黄牛堡:在四川奉节县东,长江与黄牛溪汇合处。
怒涛奔西南,绕足争喧豗(shēng):汹涌的波涛从西南方向奔泻而下,奔腾咆哮着冲击着岸边。
喷沫漱奇石,宛然艳滪堆(yùn yù dū):水花飞溅,冲刷着奇形怪状的岩石,好似五彩缤纷的滟滪堆。滟滪堆:江中巨石,形状各异,有如五彩斑斓的山峦,为川江险滩。
山腰俯危栈,白日腾风雷:高耸入云的山峰下临陡峭的栈道,晴空里仿佛有雷霆翻滚。
瞿塘:即瞿塘峡,三峡之一。
孤舟落大洄(huí):独木舟在激流中翻沉。
蛟螭狼与豺:形容江中凶猛的水兽。
片帆峡底出,一骑云中来:只有一片小舟从峡谷中驶出,一位骑马人从云雾中走来。
所遇无坦途,那得心颜开:所遇到的都是险滩,怎能心情愉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黄牛坝时的所见。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描绘,写出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不畏艰险、奋勇前进的精神风貌。
首联写夜雨过后,众壑汇流成江的情景。“怒涛”两句,写江水奔流到西南,两岸峭壁嶙峋,激流飞溅,犹如彩霞映照的滟滪堆。“瞿塘”,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东起巫峡,西至白帝城,长8公里,最窄处仅30米,故名瞿塘峡。“孤舟”,指诗人自己。“落”,倾覆。“大洄”,急流漩涡。诗人由险峻的瞿塘峡联想到险恶的黄牛堡,又从江水飞溅联想到山腰险崖上飞驰而来的急流险滩,从而表达出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思想感情。
颔联写江水飞溅,冲击着岸边的险崖陡岸。这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把江水的飞溅写得惊心动魄,使人感到好像江水要冲垮了山崖陡岸似的。“喷沫漱奇石”,是说水花飞溅,冲刷着奇形怪状的岩石;“宛然艳滪堆”,是说江中的礁石色彩斑斓,就像五颜六色的山峦一样。“滟滪堆”,指江中巨石,形状各异,有如五彩缤纷的山峦,为川江险滩。这一联既写了江水的飞溅,又写了江中礁石的色彩,形象鲜明,给人以强烈的动感。
颈联写山腰陡崖上悬空而上的栈道,阳光透过云层,犹如雷霆翻滚一般。“白日腾风雷”是说阳光穿透云层,犹如狂风暴雨般地翻滚而来。“瞿塘”,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东起巫峡,西至白帝城,长8公里,最窄处仅30米,故名瞿塘峡。这里用拟人手法写太阳,使太阳仿佛具有了人的活动能力。“云中”,指云间。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阳光比作云间雷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赞叹之情。
尾联写诗人乘小船在江中航行,只见一片小舟从峡谷中驶出,一位骑马人从云雾中走来。“所遇”两句,意思是说所遇到的都是险滩,怎能心情愉快。这两句诗运用设问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句语简练,意境深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