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骨累层阶,破碎各盈尺。
界断众峰青,丹赭纷然积。
巍峨敞画屏,俯瞰嘉陵白。
半崖簇楼观,知是仙灵宅。
孤根戴短亭,杰阁逗危石。
窗棂粲可数,照眼乱金碧。
时有飞云来,亭亭如远客。
美人爱淡妆,岂必弃芳泽。
何年李将军,留此小斧劈。

”`

诗句翻译:山骨层层叠叠,破碎各盈尺;界限划分众峰青,丹赭纷然堆积。巍峨的画屏敞展,俯瞰嘉陵白水;半崖簇拥楼观,知是仙灵所居。孤根支撑短亭,杰阁倚临危石;窗棂可数清晰,照眼乱金碧色。时常有飞云来访,亭亭如远客之态;美人喜爱淡妆,岂必摒弃芳泽?何年李将军,留下小斧劈之地。

赏析:此诗为张问陶于己酉年(1799)所作,题咏凤县豆积山崖上的张果祠。诗人通过对祠堂的描写,表达了对古人高风亮节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首句“山骨累层阶,破碎各盈尺”描绘了山体的险峻与壮美,形象地表现了山体的层次感和质感。次句“界断众峰青,丹赭纷然积”则进一步展现了山体的颜色与层次,以及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第三句“巍峨敞画屏,俯瞰嘉陵白”,将山峦比作画屏,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山景的欣赏。第四句“半崖簇楼观,知是仙灵宅”,则通过描绘半崖上的楼观,暗示了山中的神秘与仙境。最后两句“孤根戴短亭,杰阁逗危石;窗棂粲可数,照眼乱金碧”进一步丰富了山中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中建筑与环境的细致观察。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景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之情。通过这首诗,张问陶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诗歌原文:

山骨累层阶,破碎各盈尺。
界断众峰青,丹赭纷然积。

巍峨敞画屏,俯瞰嘉陵白。
半崖簇楼观,知是仙灵宅。

孤根戴短亭,杰阁逗危石。
窗棂粲可数,照眼乱金碧。

时有飞云来,亭亭如远客。
美人爱淡妆,岂必弃芳泽。

何年李将军,留此小斧劈。

注释:

  • 山骨累层阶,破碎各盈尺:形容山体陡峭,层层叠叠。
  • 界断众峰青,丹赭纷然积:形容山色斑斓,如同一幅画般美丽。
  • 巍峨敞画屏,俯瞰嘉陵白:形容山峰雄伟,如同一幅宏伟的山水画。
  • 半崖簇楼观,知是仙灵宅:形容山崖上建筑群落的壮丽与神秘。
  • 孤根戴短亭,杰阁逗危石:形容山峰上的建筑精巧而独特。
  • 窗棂粲可数,照眼乱金碧:形容窗户明亮,色彩鲜艳。
  • 时有飞云来,亭亭如远客:形容云彩轻盈飘逸,如同远方的客人。
  • 美人爱淡妆,岂必弃芳泽:形容美人妆容清淡,不显奢华,但依然美丽动人。
  • 何年李将军,留此小斧劈:借用历史人物李将军的名字,表示这座山的壮观。

译文:

山脊层层叠加,岩石破碎各自盈尺;界限划分众峰青翠,丹红的岩石纷纷堆积。巍峨的画屏敞开,俯瞰嘉陵江边的白水;半山崖上矗立着楼观,知道这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孤单的根基支撑着短亭,高耸的阁楼倚靠危险之石;窗户排列清晰整齐,照亮眼睛的金光闪闪。时常有飘动的云朵到来,亭亭如远来的客人;美人喜爱淡雅的妆容,岂能舍弃美丽的容颜?什么时候李将军来到这里,留下了这小小的斧劈之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