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梦浑无际,推篷浩渺间。
鸥贪云水福,犀露鬼神顽。
月影经冬瘦,江流入夜闲。
吟情何处是,谢朓有青山。
《鸠兹道中夜行》是清朝诗人张问陶的作品,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夜晚行走于鸠兹道中的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客梦浑无际,推篷浩渺间:这里的“客梦”指的是诗人在外旅行时的感受,而“浑无际”则表达了这种感受的无限和深远。推篷的动作描绘了诗人推开窗户,让清凉的空气流入房间,象征着开阔的视野和自由的心境。这两句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情感。
- 鸥贪云水福,犀露鬼神顽:鸥鸟贪婪地享受着云水带来的福泽,而犀牛的露珠则显露出鬼神般的顽皮。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界生物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执着和坚持。
- 月影经冬瘦,江流入夜闲:月影随着冬日的寒冷而显得更加消瘦,而江水在夜晚的流淌则显得异常悠闲。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活平淡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然。
- 吟情何处是,谢朓有青山:诗人的诗意何在?似乎难以寻觅。然而,谢朓却在他的笔下拥有了青山。这两句诗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他试图通过谢朓的例子来寻找自己心中的答案,但最终可能只能感叹自己的迷茫和困惑。
《鸠兹道中夜行》不仅是一首描写夜晚行走的诗歌,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