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书(戊申)

情话忽在喉,欲言人万里。
何以达余亲,惟凭书一纸。
低头拈秃笔,絮语不启齿。
喜怒呈心颜,讯述杂彼此。
如挥七弦琴,其音俱在指。
声飞入蓬荜,俨若吾归矣。
开缄恍面谈,琐屑过文史。
小弟听或騃,老婢闻而喜。
言之不见人,聆者先以视。
遂使孤客叹,洒然盈众耳。
伊谁创此术,缩地差足拟。
用以画羁愁,万金真可抵。
古人重骨肉,后人重朝市。
但愿名利生,不畏别离死。
我生岂大愚,胡为亦若是。
风雪满都城,惊寒常夜起。
妻孥谁在眼,独咳昏灯里。
偶闻征雁鸣,急欲觅双鲤。
披裘拂长笺,指僵书愈驶。
结念绕庭闱,馀情忆桑梓。
嗟予对床人,庶免呼庚癸。
心长目苦眩,语乱复且俚。
邻鸡忽唱晨,刺刺犹未已。
瘦僮俨蹲鸱,咍台睡正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作家书(戊申)》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篇关于宋代政治事件和人物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在戊申年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特别是关于朱熹与宋孝宗之间的政治互动。

《戊申封事》是宋代学者朱熹为皇帝撰写的奏章。该文档详细记录了朱熹对当时政治状况的评价以及他对宋孝宗继位以来政策的批判。在这篇作品中,朱熹不仅批评了宋孝宗的统治,还涉及了一些重要的政治改革措施。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宋代的政治环境和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戊申封事》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状况。通过阅读这篇作品,可以了解到宋代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政治斗争、文化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同时,它也提供了一种视角来观察那个时代的政治动态和文化趋势。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戊申封事》本身并不构成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它是一部历史文献,主要用于研究宋代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然而,对于对宋代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它是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资料之一。

《戊申封事》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献,它不仅记录了宋代的政治事件,也体现了作者朱熹的思想和观点。对于有兴趣探索宋代历史和文化的读者来说,这部作品是不可多得的资料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