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上(己酉)

利州山水淡宜秋,波浪潺湲绕郭流。
仿佛巴渝东去路,一帆风雨峡中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嘉陵江上》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利州山水淡宜秋,波浪潺湲绕郭流。彷佛巴渝东去路,一帆风雨峡中舟。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嘉陵江上》通过“利州山水”这一自然景观勾勒出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诗中的“秋”、“波”等字眼增添了这份静谧的美感,同时“流水”与“秋”的搭配,也让人联想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巴渝”的地理描述引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一帆风雨峡中舟”中,不仅展现了旅途的艰难,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韵味。其结构上为典型的二部曲式,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使整首诗既有视觉上的享受,又有情感上的共鸣。
  • 历史意义:作为一首反映抗战背景的歌曲,《嘉陵江上》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不仅记录了特定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民族情绪,还通过歌曲的形式传达了广大民众的心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创作于1939年的《嘉陵江上》,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许多文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和个人的情感。张问陶作为四川遂宁人,其作品自然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
  • 个人经历:端木蕻良在重庆北碚夏坝期间,接触到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这些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将这些感悟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使得作品具有了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嘉陵江上》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更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的真实写照。对于喜爱诗歌的人来说,这首诗不仅能够提供美的享受,也能让人们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民族的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