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兹道中夜行(乙巳)

客梦浑无际,推篷浩渺间。
鸥贪云水福,犀露鬼神顽。
月影经冬瘦,江流入夜闲。
吟情何处是,谢朓有青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鸠兹道中夜行》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深入地探讨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歌原文
    客梦浑无际,推篷浩渺间。
    鸥贪云水福,犀露鬼神顽。
    月影经冬瘦,江流入夜闲。
    吟情何处是,谢朓有青山。

  2. 诗歌解析

  • 客梦浑无际,推篷浩渺间:描绘了诗人在夜晚行走时,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模糊界限,展现了旅途的孤寂与遥远。
  • 鸥贪云水福,犀露鬼神顽:通过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俗烦忧的超脱。
  • 月影经冬瘦,江流入夜闲:通过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平静生活的追求。
  • 吟情何处是,谢朓有青山:以谢朓自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于美好山水之地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使得整首诗歌既有深厚的内涵,又有清晰的逻辑。
  1. 历史地位
  • 张问陶被誉为“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之一,他的诗歌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他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研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史料和研究资料。

《鸠兹道中夜行》作为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也体现了清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进一步理解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