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随官好,谤与名俱,岭海坠鸢终所历;
境以世迁,人同春去,衡阳归雁有余哀。
挽袁海观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袁海观联》是近现代黄心砚所创作的对联。这副对联不仅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的对称美,其内容更是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于友人袁海观的深厚情感和对其一生成就的认可。
从形式上看,《挽袁海观联》采用了对仗工整、韵律协调的特点。每一句都由七个字组成,严格遵循了传统的七言绝句格式。这样的结构使得整副对联不仅在视觉上整齐划一,更在听觉上也形成了一种美感,给人以朗朗上口的感受。通过对“幕府多才,同登荐牍,独我累老成知人之明”等句子的赏析,可以看出黄心砚在创作时巧妙地运用了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内容上看,这副对联是对袁海观一生的颂扬和对其离世的哀悼。黄心砚通过这副对联表达了对袁海观才华横溢、受人敬仰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对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哀悼。特别是对“唯公结中兴名臣之局;幕府多才,同登荐牍”的描述,既体现了袁海观作为朝廷重臣的卓越成就,也反映了作者对其个人品质的高度赞赏。
《挽袁海观联》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这副对联是在袁海观去世之后,由黄心砚根据其生平事迹撰写的,旨在表达对这位前辈人物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在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方面,这副对联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崇尚道德的精神追求。
《挽袁海观联》不仅是一副艺术性极高的对联,更是黄心砚对袁海观一生的赞歌和对其逝世的哀悼。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