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遇左心阮即别

远从江上来,秋深返茅屋。
九日一相寻,孤踪不我卜。
何意山中行,得以慰幽独。
枫叶晚萧森,飞鸦噪寒绿。
惆怅欲何之,别君出林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遇左心阮即别》是一首由张裕钊创作的古诗词。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离别的场景,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人生何处不相逢,今日相从情更浓。
  • 月落星沉君去远,夜深风细梦魂空。
  • 我行东郭君归路,回首西山泪满蓬。
  1. 作者简介
  • 张裕钊(1602年~1680年),字寿丞,号石樵,河南南乐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书法家、文学家,被后世尊称为“文坛宗匠”,其著作和书法作品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研究和赞誉。
  1. 诗歌赏析
  • 情景交融的表达:《晚遇左心阮即别》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与朋友相遇、相处的欢乐和离别时的不舍。诗中的“我行东郭君归路,回首西山泪满蓬”描绘了一幅别离的画面,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未来可能重逢的期待。
  • 情感的真挚流露:诗人不仅描述了与朋友的情感联结,也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重视。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意象的运用:“月落星沉君去远,夜深风细梦魂空”通过夜晚的景象,传达了离别后的寂寥和思念之情。这样的意象选择和组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1. 创作背景
  • 虽然关于《晚遇左心阮即别》的具体创作背景没有详细的资料记载,但考虑到作者张裕钊的生活和创作时期,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其晚年或退休后所作,反映了其对人生、友情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张裕钊的诗作语言精炼,善于捕捉和表达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 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这首诗的结构紧凑,每个句子都充满了深意,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展现了深邃的艺术境界。

《晚遇左心阮即别》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古诗,也是对友情、时间和自然美景的深刻反思。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