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轩后种竹得笋

植物数清芬,筼筜推第一。
种类复区分,中有坚韧质。
一竿围尺馀,十丈高无匹。
烟梢叶叶奇,霜节茎茎直。
茎含澹荡风,叶透玲珑日。
阴摇暑月寒,翠滴晴云湿。
雪压与风摧,亭亭无偃侧。
所嗟樊圃间,尤物艰种植。
竹祖虽频移,龙孙非易茁。
北轩有孤干,逾年忽增十。
园丁远相报,开书动颜色。
始缘涧壑疏,终绕阶除密。
坐对一林香,端可忘肉食。
会当置匡床,晚翠映书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轩后种竹得笋》是清代诗人张英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张英,字季直,号南山,清朝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精炼,富有哲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植物数清芬,筼筜推第一。种类复区分,中有坚韧质。一竿围尺余,十丈高无匹。烟梢叶叶奇,霜节茎茎直。茎含澹荡风,叶透玲珑日。阴摇暑月寒,翠滴晴云湿。雪压与风折,霜枝如玉洁。

  2. 诗中意象

  • 植物:诗中以“植物”开头,强调了竹林的清新和芬芳。
  • 筼筜:指的是竹子的一种,以其高大挺拔而闻名。
  • 坚韧质:形容竹子的质地坚硬,能够承受风雨。
  • 烟梢叶叶奇:描述竹子随风摇曳时的景象,如同烟雾般轻柔而又充满变化。
  • 霜节茎茎直:描绘了竹子在霜降时节依然笔直的生长状态,展现了竹子的坚韧和毅力。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张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林的美丽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雅致的自然之中。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自然美的深深敬畏。
  • 哲理思考: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诗人传达了生命的力量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1. 文化背景
  •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重要的观赏植物,也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竹子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坚韧、高洁和谦逊等品质。
  1. 艺术手法
  • 比喻: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竹子的各种特点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赋予了它们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象征:竹子作为诗中的主要意象,象征着坚韧、高洁等美好品质,寓意着诗人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
  1. 现代应用
  • 《北轩后种竹得笋》作为一首古典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欣赏古典文学的方式。同时,它也启示现代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北轩后种竹得笋》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积极向上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