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心亭诗

北轩避烦溽,看月延脩廊。
远注清浅流,泛我临轩觞。
瑶华敛朝旭,翠盖攒银塘。
百尺青萝峰,窈窕当曲房。
书卷杂乱陈,一榻横中央。
追念畴昔恩,三载辞玉堂。
俾我谢朱绂,纳此山中凉。
昔人亦有言,芰荷以为裳。
洁已卧丘壑,寄心在君王。
当轩揭斯语,永佩期不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心亭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张籍的这首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寥。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他是唐代中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因其诗作风格质朴、语言通俗,深受后世赞誉。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担任过主客郎中等职务,但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谪。
  • 诗作风格:张籍的诗歌多表现出一种对官场的不满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他善于运用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诗篇主题
  • 表达友情:《寄心亭诗》中流露出的是对友人刘禹锡深深的思念。诗人通过描绘和朋友在清风明月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 抒发情感:首联“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既反映了张籍与刘禹锡的离别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刘禹锡仕途不顺、只能寄情山水的感慨。
  • 描写景色: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细腻,如“百尺青萝峰”、“窈窕当曲房”,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欣赏。
  1. 艺术特色
  • 结构布局:全诗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呈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首联作为全诗的起点,为后文的发展奠定了基调;颔联、颈联和尾联分别描述了与友人的相聚之乐、送别之情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形成了完整的故事情节。
  • 用词造句:张籍在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例如,“清浅流”、“翠盖攒银塘”等句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 意境营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种意境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内心世界。

《寄心亭诗》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也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