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砚歌

汪子卧病不出户,棱棱瘦骨吟新诗。
床头一卷探相示,十二砚歌恣离奇。
自言梦中入广厦,濡毫研墨方淋漓。
纵横俱是老坑石,龙蟠虬卧苍玉姿。
此物那可使无主,就中十二欣自持。
汪子性僻耽笔墨,神物来贶夫何疑。
惟砚以静而得寿,笔以日计墨以时。
镂心鉥肺亦太苦,将毋此意良可师。
吁噫嘻,湘帘棐几一片石,朝耕夕耨常苦饥。
呵冻手皴无气力,弃掷屡遭妻孥嗤。
一石磨穿亦已足,龙尾十二将胡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二砚歌》是清代张英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在文学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背景:诗的作者张英,字敦复,是清朝的一位著名大臣,他的政治生涯中曾担任过康熙进士,并一度掌管着南书房。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政治上的成功与文学创作都为其增添了不少光彩,使得他的诗作《十二砚歌》具有了不凡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力。

  2. 艺术特色:《十二砚歌》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诗歌采用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比喻,如“纵横俱是老坑石”,将每一块砚台的质感和历史价值形象地展现出来。同时,张英通过描述汪子的性情以及他对笔和砚的喜爱,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对物品的描写中,使得这首诗不只是对物品的简单叙述,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文化的传递。

  3. 主题深意: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文人对于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的热爱与珍视。张英通过对砚的描述,强调了静心与专注的重要性,砚石因静而得寿,而笔则以日计墨以时,这种对比凸显了文人追求精神修养的生活态度。诗中的这些观点,不仅在当时有其现实意义,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4. 文化影响:《十二砚歌》作为清代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是对古代文人生活的一种记录,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5. 现代价值:在当代,虽然科技的发展改变了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但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仍然非常重要。这首诗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激励人们去珍惜和保护传统文化,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纯粹。

《十二砚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精湛的艺术技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