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钱塘遇潮

晚云日将夕,客子渡钱塘。
舟人警暮潮,倚棹催行装。
篷窗一叶舟,荡漾河中央。
匹练海外来,如雪复如霜。
殷雷震层云,巨石崩崇冈。
天地方肃杀,群舟皆徬徨。
远在千里外,指顾犹微茫。
转睫类飞电,玉山何琅琅。
东望连山阴,北眺接馀杭。
惊涛转地轴,白虹贯天长。
客子遘奇观,睇视恣徜徉。
对面高百尺,几欲吞吾航。
舟子迎潮立,捩柁随飞翔。
奔流四五里,怒马收危缰。
小舟如覆轮,逆浪尽溅裳。
我非弄潮儿,胡不戒垂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渡钱塘遇潮》并非徐照的作品,而是晚清时期乾隆年间的一则记载。该文通过描绘晚云日将夕时的景象,展现了钱塘江潮汐的壮观景象,以及作者在渡钱塘江时所经历的紧张和刺激。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文学背景与主题:作品描述了晚云日将夕时的景色,舟人警醒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潮汐,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的渺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潮汐现象的关注和对水利工程的关注。
  2. 文学形式与结构: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汐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江边,感受到潮水的力量和美。
  3. 文学价值与影响:作品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记录,也是对古代水利工程的一种反思和致敬。它展示了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水利工程的重视和投入。同时,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然。

虽然《渡钱塘遇潮》并非徐照所作,但它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