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邹县谒孟庙恭赋十四韵

尼山炳长夜,邹邑振宗风。
陷溺过尧水,疏排俪禹功。
七篇垂道法,千祀格愚蒙。
俎豆周区夏,精灵霭故宫。
清晨起严肃,数里见崇隆。
风土窥山左,弦歌接鲁东。
雕甍凌碧汉,丹壁映长虹。
蔽日林阴密,盘花石柱工。
垂旒簪白玉,披衮绣华虫。
蝌蚪丰碑壮,牺牛祭器充。
及门诸弟子,从祀一堂中。
还觅蟠松际,因知寝殿通。
徽称加孟母,遗像识邾公。
肃拜轩楹侧,瞻依阙里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邹县谒孟庙恭赋十四韵》是一首清代诗人张英创作的诗歌。这首诗通过描绘邹县谒孟庙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敬仰和对先贤的怀念。以下是对其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尼山炳长夜,邹邑振宗风。陷溺过尧水,疏排俪禹功。七篇垂道法,千祀格愚蒙。俎豆周区夏,精灵霭故宫。清晨起严肃,数里见崇隆。风土窥山左,弦歌接鲁东。雕甍凌碧汉,丹壁映长虹。蔽日林阴密,盘花石柱工。

  2. 作者简介:张英(1637—1708),清朝大臣,字敦复,江南桐城(今安徽榈城)人。康熙进士,由编修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历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充会试正考官。

  3. 创作背景:《过邹县谒孟庙恭赋十四韵》的创作背景主要是作者在游览邹县谒孟庙时所激发的感怀。诗中描绘了邹县的地理环境、历史遗迹以及祭祀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敬仰之情。

  4. 艺术特色:《过邹县谒孟庙恭赋十四韵》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诗歌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其次,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的描述,展现了儒家文化的魅力;最后,通过对邹县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5. 文化价值:《过邹县谒孟庙恭赋十四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与现代的文化对话。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社会价值观。同时,该诗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儒家思想以及地域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6. 社会影响:《过邹县谒孟庙恭赋十四韵》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被学者们研究,也被广泛传播,成为了了解清代儒家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过邹县谒孟庙恭赋十四韵》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是清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作品,也是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