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炳长夜,邹邑振宗风。
陷溺过尧水,疏排俪禹功。
七篇垂道法,千祀格愚蒙。
俎豆周区夏,精灵霭故宫。
清晨起严肃,数里见崇隆。
风土窥山左,弦歌接鲁东。
雕甍凌碧汉,丹壁映长虹。
蔽日林阴密,盘花石柱工。
垂旒簪白玉,披衮绣华虫。
蝌蚪丰碑壮,牺牛祭器充。
及门诸弟子,从祀一堂中。
还觅蟠松际,因知寝殿通。
徽称加孟母,遗像识邾公。
肃拜轩楹侧,瞻依阙里同。
【注释】
过邹县谒孟庙恭赋十四韵:经过邹县,拜见孟庙。恭敬地赋诗一首。
尼山炳长夜,邹邑振宗风:尼山在山东曲阜东南,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遗体埋葬在那里。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把孔子的言论编成了《论语》一书,孔子也被称为“孔圣人”。
陷溺过尧水,疏排俪禹功:舜帝治理洪水,大禹开河导水,治理了水患,使百姓安居乐业。
七篇垂道法,千祀格愚蒙:孔子的著作有70多篇,其中《春秋》最为著名。孔子的思想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被誉为“至圣先师”。
俎豆周区夏,精灵霭故宫:俎和豆是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周代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交流频繁,礼仪制度也逐渐完善。
清晨起严肃,数里见崇隆:早晨起床后,心情显得格外庄重肃穆。远处的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
风土窥山左,弦歌接鲁东:观察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
雕甍凌碧汉,丹壁映长虹:建筑的屋脊精美绝伦,宛如一道彩虹横跨天空。
蔽日林阴密,盘花石柱工:树木茂盛遮天蔽日,石头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
垂旒簪白玉,披衮绣华虫:玉簪下垂,象征着尊贵的地位;华丽的衣裳上绣着精美的花纹。
蝌蚪丰碑壮,牺牛祭器充:蝌蚪形状的大碑矗立在河边,祭祀用的牛羊被供奉在庙堂之中。
及门诸弟子,从祀一堂中:孔子的弟子们在庙门外等待他的到来。他与弟子们一起坐在庙堂内。
还觅蟠松际,因知寝殿通:寻找到了一棵蟠曲的松树旁边,才知道这里就是孔子的寝殿。
徽称加孟母,遗像识邾公:孔子的母亲姓孟,所以后人称她为“孟母”。
肃拜轩楹侧,瞻依阙里同:孔子曾在阙里居住,因此后人称这个地方为“孔府”。
徽称加孟母,遗像识邾公:孔子的父亲姓叔梁纥,因此后人称他为“叔梁纥”。
肃拜轩楹侧,瞻依阙里同:孔子曾在这里居住过,后人称这个地方为“孔府”。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全诗以赞颂孔子及其学说为主题,描绘出一幅孔子及其学说影响的壮丽画面。
开头两句写孔子逝世后,弟子们将他的遗骸葬在尼山,使得孔子的名号更加响亮。接着四句写孔子学说的影响力,他的学说流传千古,让无数人受益无穷。五、六句又提到孔子著作的数量之多以及其思想影响之深。
第七、八句写孔子的弟子对他的敬仰之情。他们不仅学习孔子的思想,还将他的学说传承下去。
第九句写孔子的墓地景色美丽,使人陶醉。第十句则写孔子的弟子们对他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十一、十二句则写孔子学说的影响深远,它让人们明白了道理。
最后四句则是写孔子学问渊博,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代表了智慧和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