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退偶吟五首 其三

拜疏新陈引退词,九重宣诏出丹墀。
五更不寐聆天语,恰似南宫放榜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英的《引退偶吟五首·其三》是一首七言绝句,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以及自己辞官归隐的决心。下面将简要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张英(1637-1708年),字子迁,号南湖,安徽婺源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他历任多项要职,并在文坛上有较高的成就,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思想情怀。

  2. 诗词原文
    拜疏新陈引退词,九重宣诏出丹墀。
    五更不寐聆天语,恰似南宫放榜时。

  3. 诗歌解读:这首诗通过张英自述其辞官归隐的决定,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中“拜疏新陈引退词,九重宣诏出丹墀”描绘了他在接到朝廷的任命后,毅然决然地选择引退的场景,这里的“丹墀”象征着朝廷的重要位置。接下来的“五更不寐聆天语,恰似南宫放榜时”则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他深夜难眠,仿佛听到了皇帝的声音,就像是在发布放榜的消息一样,这里既有对朝廷的敬畏,也有对自己未来道路的期许。

  4.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开放而复杂,许多官员都在考虑如何在保持忠诚的同时寻求个人的生活和思想的自由。张英的选择在当时具有代表性,体现了知识分子对于理想与现实抉择的思考。

张英的《引退偶吟五首·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面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时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个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