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廷玉二首 其一

驰书频与报山阿,为我殷勤护旧柯。
乔木数株非易得,新花百种未嫌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廷玉二首·其一》是宋朝朱淑真创作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简介:《寄廷玉二首·其一》的作者是朱淑真,她生活在宋代,是一位才女。朱淑真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就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她的诗作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 诗歌原文
    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3. 诗歌赏析:朱淑真的《寄廷玉二首·其一》描绘了中秋夜西湖的繁华景象,其中“楼船箫鼓”与“灯火优傒”营造了节日的喧闹气氛;而“亦船亦楼”、“名娃闺秀”等描写则透露出西湖夜晚的另一番宁静之美。诗中的“看月”不仅仅是赏月的行为,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体现,人们在赏月中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逃避。
  4. 作品影响:朱淑真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氛围。她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淑真的《寄廷玉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生活气息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中秋节期间西湖上的热闹场景,同时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处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