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咏史十三首 其十一

铜蹄谁见下襄阳,坐致鲸鲵入未央。
秘殿遗音怜赤子,大荒披发诉高皇。
九原龙剑沉王气,三月乌号哭国殇。
死难纷纭酬养士,由来义烈重纲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明季咏史十三首 其十一》是清代诗人张笃庆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铜蹄谁见下襄阳:描述了襄阳城下的铜蹄铁马,象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 坐致鲸鲵入未央:意指一旦战争爆发,国家将面临灭顶之灾,如同一头庞大的鲸鱼被引入到未央宫,无法逃脱灭亡的命运。
  • 秘殿遗音怜赤子:在皇宫深处,那些珍贵的音乐遗迹,仍然能够唤起人们对无辜者的同情,但这种同情往往难以改变残酷的现实。
  • 大荒披发诉高皇:在辽阔的大地上,人们披头散发,用歌声和悲鸣来诉说对高皇帝的忠诚与不满,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 九原龙剑沉王气:九原之地的龙剑,象征着昔日帝王的威严,但在战乱中,这些象征力量的武器被埋没或摧毁,反映出历史的无常和权力的更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