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送梁大质人往肃州 其一

七载分携楚水滨,白头吟苦见交亲。
重逢人日题诗地,犹是天涯远客身。
老去残骸还作健,生来傲骨不忧贫。
行行盾鼻书还著,每把高文辄有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日送梁大质人往肃州·其一》是明朝诗人张璨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张璨(1489年—1563年),字子微,号东田。明代著名文学家、画家,官至太常寺丞。张璨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尤以七言律绝见长,被誉为“明代第一奇才”。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他深刻的生活哲理和人文情怀。
  1. 诗歌原文
    卷上光芒怀葛堂,读书搔首望苍苍。此生有愿事千古,明日思君天一方。金碗荒丘悲蔓草,铁函良史凛秋霜。

  2. 诗歌译文
    一卷光芒怀葛堂,读书时总是忍不住地摇头望着高远的天空。此生我有着无尽的愿望想要流传后世,而思念你却只能寄情于遥远的天空。金碗在荒废的山丘上被蔓草覆盖,而铁函中的良史则像秋夜的霜一样令人敬畏。

  3. 诗歌赏析

  • 情感真挚:这首诗中,张璨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怀念和不舍。诗句“此生有愿事千古,明日思君天一方”直接表达了他对朋友未来的祝福与期望。
  •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 文化意蕴:诗中提到的“葛堂”和“金碗”等元素,既有实际的文化内涵,也富含哲理。例如,“葛堂”可能指的是一种书房或书斋,象征着知识与学识;“金碗”则可能代表了富贵与奢华。通过这些象征,诗人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1. 创作背景
  • 《七日送梁大质人往肃州·其一》的创作背景较为特殊,据史料记载,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送别仪式上所作。当时,张璨与梁大质因为某种原因被迫分离,但两人之间的友情深厚,无法割舍。因此,他在送别之际写下了这首诗,以此表达对朋友的不舍与祝福。
  1. 社会影响
  • 《七日送梁大质人往肃州·其一》作为一首古典文学作品,虽然在其创作时代并未广为人知,但在后来的文学研究和传播过程中逐渐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欣赏。它不仅丰富了我国的古典诗词宝库,也为后世的文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

《七日送梁大质人往肃州·其一》不仅是张璨个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创作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