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厚庵学士

几年峰火断江春,万里无诸战垒新。
一自蜡丸通帝座,始知岭峤有孤臣。
山城跃马荆榛满,书剑临戎涕泪频。
迢递九天优诏下,清宵回首忆枫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李厚庵学士闽中》是清代诗人陈廷敬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李厚庵学士的尊敬和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陈廷敬(1662年~1735年),字子端,号敬亭,晚号午亭山人,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注重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表达,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陈廷敬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领域,还在散文、赋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诗歌原文:炎风朔雪尽皇舆,孝子忠臣世不如。青史数行滇海事,丹心千古蜡丸书。每思慷慨堪流涕,实有声华到索居。近直迩英常被问,已知吾道未全疏。南粤何人愤请缨,楼船幕府羽书惊。终怜萧引空安坐,未许深源有盛名。
  3. 诗歌赏析:《寄李厚庵学士闽中》是陈廷敬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思考。其中“炎风朔雪尽皇舆”一句,用词简练而有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接下来,“青史数行滇海事,丹心千古蜡丸书”两句,通过历史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政治理想的坚守。最后,“近直迩英常被问,已知吾道未全疏”反映出诗人虽身陷困境,但仍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态度,是陈廷敬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

《寄李厚庵学士闽中》不仅是陈廷敬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清代文学、政治的重要文献。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不仅能体会到诗人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