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送归里叠韵六首原韵 其五

来不偕行又自归,儿曹但向妾身依。
还思远宦相随愿,应忆中宵对泣饥。
欲别思怀重指誓,临歧密约更防违。
那知无限谈心处,话到离情语转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外送归里叠韵六首原韵·其五”是宋朝诗人张淑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张淑芳(宋),字子文,号东山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以诗名于世。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其作品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和外送归里叠韵六首原韵·其五》原文如下:
    “来不偕行又自归,儿曹但向妾身依。”
    译文为:你无法和我一起前往远方,只能自己返回家乡。孩子们只需要向我寻求依靠。
    “还思远宦相随愿,应忆中宵对泣饥。”
    译文为:我也思念着远离家乡的宦游生涯,应该还记得我们中夜对泣时饥饿的感受。

  2. 诗歌注释
    这首诗的注释提供了对诗句的深入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注释指出,“来不偕行”指的是不能同行,而“自归”表达了独自返回家乡的意思;“儿曹”指孩子,他们只依赖作者;“相随愿”可能是指希望与远方的人同行;“中宵对泣”则形容了深夜时的寂寞和思念;“应忆”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欲别思怀重指誓,临歧密约更防违”,描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承诺。

  3. 诗歌赏析

  •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面对别离时的复杂情感。通过对家乡的深情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矛盾与纠结。
  • 诗中的“儿曹但向妾身依”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对母亲的依赖和依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角色的认知和责任感。
  •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深沉的情感,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于亲情、友情以及仕途生活的不同态度和感受。

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进一步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