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在养士,忠臣出大儒。
读书真种子,忠孝两不渝。
惟有秦始皇,典籍付焚如。
忠孝种子绝,所用尽奸谀。
古今兴亡际,烈士多捐躯。
或则阖门殉,或则阖城墟。
自汉迄有明,大书不一书。
惟有赢秦季,殉国无一夫。
堂堂一统朝,视同越与胡。
为史册所羞,为开辟所无。
秦始皇坑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秦始皇并没有实施过“秦始皇坑儒”的事件,而是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这一事件是秦朝末期的一次文化政策转变,也是秦始皇为了维护君主专制而采取的措施。
焚书坑儒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在这两个年份中,秦始皇对除秦国史书之外的列国史书、博士官保留的《诗经》、《书经》及诸子百家之书进行了焚毁。这一政策的背后,是秦始皇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以及对儒家思想的反感。他希望通过焚书来统一思想,消除异己的声音,巩固自己的统治。
就在秦始皇下令焚书的次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重用的术士侯生和卢生因为反对秦始皇的政策而离开,并在逃跑过程中散播非议之言。这再次触怒了秦始皇,于是命令御史调查并处死了这些“犯禁者”,共计四百六十余人。这次事件被称为“焚书坑儒”,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焚书坑儒事件是秦朝末期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异己声音而采取的文化政策。尽管这一政策在历史上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对于维护秦朝的统治秩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