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望翠螺山

扁舟遥夜隔孤蒲,四望清光镜面铺。
楼阁横云双鹄下,鼋鼍窥客一亭孤。
无边风月连洲渚,如此江山尽画图。
仿佛新秋换眉黛,晚妆深浅入时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望翠螺山》是一首清代的文学作品。这首诗由张曾虔创作,通过描述夜晚在翠螺山遥望长江与牛渚河交汇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简介:张曾虔(1692-1754),字子高,号东篱,清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作品以诗词著称,尤其是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 作品风格:张曾虔擅长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来描绘自然景观,他的作品往往能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美好的境界中,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宁静。
  1. 诗歌原文
  • 原文:扁舟遥夜隔孤蒲,四望清光镜面铺。
  • 注释:此诗表达了诗人在夜色中乘坐小船,远离喧嚣,来到翠螺山上的感受。清光如镜面般铺展开来,让人心旷神怡。
  1. 内容解析
  • 首联:“扁舟遥夜隔孤蒲,四望清光镜面铺。” 这一句描绘了诗人独自驾船行驶在宽阔的江面上,远处的月光如同镜子一般,将四周的景色映照得清晰明亮。
  • 颔联:“楼阁横云双鹄下,鼋鼍窥客一亭孤。” 描述了山上楼阁耸立,云雾缭绕,一对仙鹤从天而降;诗人则在一座孤亭中,被周围的景色所吸引,仿佛有鼋鼍(一种水生爬行动物)在窥视着这位游客,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颈联:“无边风月连洲渚,如此江山尽画图。”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色之美丽,仿佛整个江山都成为了一幅幅精美的画作。
  1. 赏析解读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翠螺山”的形象被赋予了独特的意象。山峰的形状酷似蜗牛,因此被称为”翠螺山”。这种比喻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美感,也使得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出一个生动的画面。
  • 情感表达:整首诗歌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

《夜望翠螺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典诗作,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感受自然之美。

相关推荐